中小学教师教研模仿:价值意蕴、实践误区与匡正路径李卯1,2刘立德3,41. 人民教育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.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.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4.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理论编辑室摘要:中小学教师教研模仿是新时代教研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,有着独特的价值意蕴。受多种因素影响,教研模仿实践中常出现被迫模仿、失实模仿、表层模仿、机械的克隆型模仿和他主的工具型模仿等不同样态的误区,由此带来诸多弊端。为有效发挥中小学教师教研模仿的价值意蕴,推进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,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:注重提升模仿的主体自觉,实现教研模仿的意愿转变;积极培育正确的模仿思维,充分释放教研模仿的“生产力”;理性择取适切的模仿对象,增强教研模仿的情感认同;主动推进与模仿对象的深层交往,激活愉悦的教研模仿体验;持续聚焦模仿的反思品质,着实提高教研模仿成效。关键词:高质量课堂教学;高水平教研;教研模仿;教研创新;基金资助:2020年安徽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(gxyqZD2020084); 2021年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重点教学研究项目“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类课程’六维一体’的整体改革与实践推广研究”(2021jyxm0489);DOI:10.19877/j.cnki.kcjcjf.2023.01.002专辑:社会科学Ⅱ辑专题:中等教育
上一条: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“功”概念进阶教学探索 下一条: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:时代内涵、价值意蕴和实践取向
【关闭】